“9月8日,由新财富主办的“链接全球资本 重估核心资产”2020全球资产管理高峰论坛暨首届新财富最佳私募颁奖典礼在厦门隆重举行。我司投资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孟圣先生荣膺“首届新财富最佳私募投资经理”奖项。
“新财富最佳私募评选”旨在通过科学评价体系,挖掘优秀投资管理能力、卓越投资理念的私募基金投资经理,促进行业投资管理水平提升,为推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评选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依据收益、风险、风险调整后收益等客观指标定量初筛入围名单。基于入围名单,评选团队开启为期2个月的机构走访,对北京、上海、深圳、浙江、广州、成都等地的70多家私募机构进行了实地及在线尽调,对参评私募的投资理念、投资决策流程、风控体系、团队组织架构等多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同时,邀请银行私行、银行理财子公司、券商、第三方财富公司、投资公司等专业评审机构票选,最终诞生首届40位“新财富最佳私募投资经理”、2位“新财富最佳私募新锐投资经理”。
此次获得权威机构的认可,是对海宸长期业绩和价值投资理念的充分肯定。我们将继续保持谦卑的心态,向优秀的同行学习,坚守价值投资的理念,基于产业趋势积极寻找成长型企业,把握好能力范围内的投资机会,帮助我们的投资者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
以下为本届新财富最佳私募评选活动主办方与孟圣先生的对话交流纪要:
1
新财富:一方面,国内资管规模不断扩大,资管新规下一些金融机构存在净值化管理需求,这对于私募行业来说是一个机遇,另一方面,我国金融业加速对外开放,外资私募加速进场,私募行业竞争将更为激烈。您认为,从私募公司自身而言,应如何调整、变革来应对机遇和挑战?
孟圣:首先从总量上来说,据统计2019年大资管行业整体业务规模达到115.31万亿元,其中银行理财规模占比23%,信托、保险资管、公募基金规模分别占比19%、16%、13%。资管新规要求下,银行业新成立的理财子公司必须按照新规要求运作,核心是净值化管理,打破刚性兑付,这样的话从银行端来说需要流动性好的优质资产来对接。同样,信托业非标指标管理也面临着优质资产的巨大需求。这对刚满3万亿的私募二级权益市场来说是个巨大的增量。其次,从资金性质来说,虽然是净值化管理,但银行理财和信托原有客户有着明显的风险偏好低的特性,风险意识有待逐步培养提升,所以在对接资产来说必须是优质稳定的资产,所以对私募行业来说那些产品历史业绩稳定增长,波动率低的管理人必然会成为首选,而恰恰头部私募大都符合这个特征,所以未来头部集中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强。所以未来面对巨大的高质量收益要求的增量市场,私募公司应加大投研投入,改善投资策略,以提供稳健基础上的中高收益产品为目标,同时提高客户服务能力,那样必然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对于外资私募的进入,由于其历史较长,所以在投资视野和投资体系方法上会更为成熟。其次是其金融工具的使用也会比国内的传统私募多。本土私募虽然在国内有各种天然优势,但未来决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是专业能力的建设,包括资产选择能力,资产定价能力,产品创设能力,金融科技能力,专业销售能力和合规风控能力等,只有深挖内功我们才能在资本市场与外资争城掠地。同时,我们也应该吸收新的投资理念,投资策略优化本土私募基金的投资方式,与国际接轨,从而形成良性竞争。中外私募的彼此借鉴,优势互补,会促进整个行业竞争者不断提升投资理念,使行业变得更具有创新性及蓬勃发展
2
新财富:私募行业二八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头部私募在资金募集、市场抗风险等方面的优势更为凸显,而九成以上的私募仍处于5亿元生存线。您认为,在私募强者恒强的效应下,国内私募行业是否能够出现像海外超大规模私募?其关键点是什么?中小私募的生存空间又在哪里?
孟圣:纵观中国私募发展史,十年前国内百亿规模的私募寥寥无几,但现在超过百亿的已经有四五十家,且千亿规模以上的私募已经出现,这些私募经历过多轮牛熊市,并且在国内外的投资经验都非常丰富,他们的长期业绩稳定和优秀,所以面对40多万亿银行和信托理财市场的转型,这些头部私募的优势将更为明显。我们认为能否成为巨型私募对于自身关键在于能否提供符合大众化需求的优质稳健的产品,投资策略是否具有普遍的可复制性,目前我们本土私募价值挖掘能力不差,但在产品波动平抑方面除了量化私募都有比较大的欠缺,所以需要加强多种金融工具的学习和使用来主动平滑业绩曲线。另一方面,投资者教育也非常关键,应该给予投资者一个较为稳定的预期,而不是纯粹去大肆宣传牛熊市,去比较短期收益,而需要培养适应长期投资追求稳定回报的市场环境。
国内私募市场中小私募众多,而几百万管理费仅仅能维持基本的公司生存,随着市场的成熟,投资异化减少,中小型私募生存环境必然愈加恶劣。未来最大挑战是基本研究过度化,常识性投资机会越来越少,需要获得超额收益就必须深度研究,这就需要投研的加大投入,优秀投研人员的成本必将大幅提升,所以中小私募一定不能像大型私募一样全面发展,需要寻求差异化发展,发挥优势行业的研究投资才是可能的突破点。另外中小私募应该以长期发展为目标,不管规模大小做到可复制性,提供稳健优质的产品以逐步获得投资者的信任,切忌追求短期业绩而造成产品大幅波动。
3
新财富:如何看待近期股市的调整?您对下半年股票市场行情的看法如何?股市投资逻辑是否发生改变?市场将会有哪些配置机会和风险警示点?市场部分观点认为,注册制会带来资本市场的黄金十年,作为资本市场重要参与者,您认为注册制改革给资本市场带来了哪些投资机会的变化?您是否能感觉到资本市场的大机会已经到来?
孟圣:近期市场波动加大,出现了近2个月的震荡期。我们认为调整主要有两方面内在原因,第一是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科技板块近两年涨幅巨大,而由于其未来的不确定性,估值普遍较高,本身存在很大的调整需要。另一方面,以消费、医药为代表的优质蓝筹白马公司虽然确定性较高,但经过大幅上涨,虽然不存在明显的泡沫,但未来几年的预期收益率也降到比较低的水平,所以再持续上涨的动力已经不足。外在原因,周边局势不稳定也造成了风险偏好的降低。
未来银行理财信托等资金不断倒入,股票市场是个明显的资金增量市场,而这些资金的性质会决定投向优质管理人,而这些管理人基本都以投资优质白马蓝筹为主,所以市场上的优质公司只要不是严重高估品种,没有大幅下跌的可能。所以平衡估值和资金因素,我们认为下半年整体市场应该也是比较温和的一个走势,板块或品种的分化会进一步加剧。整体股市投资的逻辑没有改变,增量资金的性质,加上经济存量博弈的长期环境,决定了行业龙头价值投资的方向并不会改变。但如上所说,一些确定性较高的品种,虽然没有明显泡沫,但未来的预期收益率已经很低;虽然目前没有高估,但如再大幅上涨,将可能出现风险。未来我们认为机会重点依然在消费医疗、互联网和传统行业里的细分龙头里,只是需要更细的甄别,部分确定性不是太高的优质品种我们认为有些已经存在较大泡沫,要规避只看方向不看估值的风险,需从面的投资转向点的投资。
注册制给经济带来的直接的资源优化配置,带动经济有质量的发展,给证券市场带来的是股票供给的增加,在一定的市场规模下,导致的结果必然是良币驱逐劣币,同时带来的是价值投资会得到更多人的采用,加上理财资金市场的机遇,未来的市场将趋于平稳,但对于优质公司来说,将获得比以往更稳定的收益。注册制给我们带来了更多参与企业早中期发展的机会,只要具备较强的投研定价能力,注册制会给有准备的人更多的回报。所以说未来的资本市场的收益未必有以往的高,但能为专业投资提供更多更稳定的机会。中国人口基数大,产业成熟度低,未来的发展空间依然巨大,我们即将进入优质高效的发展阶段,资本市场也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新财富》